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心得体会(推荐3篇)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心得体会 篇1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近段时间,学校开展了学法知法活动。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教师法》等重要理论,通过学习,本人受益非浅,对依法执教、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等概念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的感想:
(一)区分层次,继续上好法制课。
在全县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中开设法律常识课,列入课表。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
一是举办主题班队会、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要求各中学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发动教师对全体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学校领导、老师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11月9日我参加了呼伦贝尔市《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培训。自3月份调入本校我就开始从事品德学科的教学,对品德课的教学很茫然,因为它的知识面很广,内容很丰富,因此对这次学习我是加倍珍惜,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然而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补充,更是心灵的震撼与教育观念的转变。
这几天来听了几堂讲座。整个讲座结构紧凑,主题鲜明,十分精彩。让我在愉快的心情中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知识。感触很多,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以下几位的讲座。
首先是呼伦贝尔市教培中心,“贾恩亮”的专题讲座《思想品德教学漫谈》,在他的讲座里主要是让教师们要懂得爱。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爱的艺术去理解学生,感染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畏。使我深受感动,她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品味。
呼伦贝尔市教培中心,“梁光荣”的专题讲座是《课程标准解读》她结合一些典型事例,多方面对新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剖析教学案例,并无私地给我们留下很多值得借鉴的材料,提出教学建议及操作策略。对我们今后的教学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使纯理论的课标学习变得富有生活的情趣。让人感觉到课标不是自上而下的纲纲条条,而是自下而上的教学经验的总结提升。
莫旗教研培训中心,李艳华的《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能力训练。她就针对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高效的?结合我旗团队活动的开展成效进行了精彩的讲演。她动听的声音,精炼的语汇,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学习者及领导,成为了这次学习中的亮点。课下各地区的教研员与教师纷纷向李老师讨教经验,从而也使我们树立了自信心,一定要努力向前上好思品课。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心得体会 篇3
作为一名替补班主任,我有幸聆听了这场报告,得出些许心得:找准自己的位置,做一各幸福老师,与各位老师共勉,
一、清澈了我的美术课堂虽然这是一场针对班主任的报告,但是我认为各科老师同样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任何一科的教师都有必要有这种意识,那就是提升教师素养,关注学生成长。学校是个小社会,不同科目的老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陪伴孩子的成长。例如班主任全方位的参与班级管理,数学老师陪孩子学数学,提升数理逻辑思维,音乐老师与孩子一起学音乐,感受美的气息。作为美术老师的我,则在课堂上与孩子一起畅游美术的世界。学生的在校生活从周一进校的那一刻到周五离校的那一刻形成一个周期。学生周一和周五的状态不一样,上午和下午的状态不一样,甚至上一节课的某个小事影响着下一节课的学习,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就在第一节跟孩子们说好了,上了课不准告状,有事情要么下课自己解决要么找老师调解。这一个小小的征的孩子们认可的规定让我找准了美术老师的位置,再也不会在上课初为了调解纠纷找原因找到上一节课的矛盾上去,因此我的课堂清澈起来。
二、以清新的面貌掌控课堂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小学生活是一生中幸福感最高的时期,同伴游戏是心理需要,小学开始栽种自我评价之树。因此,教师一定要看重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作为学校里孩子的临时监护人,教师要健全自己的人格,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处理好学校家庭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准确把握学生的问题,正确的帮助其成长。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例如倾听技巧,询问技巧,说话的艺术等。要想以清新的面貌掌控课堂,最重要的还是备好课,上好课,用多变的教学形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三、做良师益友的幸福老师有时候在校外碰到学生,感受到学生对我的关注,作为老师,我们的课堂已经不单纯的在教室里,校园里甚至校园外也成了我们的课堂,如何与孩子交流情感也成为重要的一项,如此学生才愿意跟你学。当教师感受到学生的认可时,教师就是一名幸福的老师。做良师益友的幸福老师,需要我们用敏锐的觉察力全方位的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体质体能,幼时有无疾病,家庭结构和母亲的情绪及亲子关系。在了解的过程中向家长表达善意与期望,争取家庭对教育的支持。陈教授的讲座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浅出的讲述了教师如何提高素养,关注学生成长。
在完善教育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我想每一名像我一样聆听报告的老师都一定又找到静待花开另一种方式,愿每一名孩子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