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中年度工作总结(必备3篇)
社会工作中年度工作总结 篇1
20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密围绕全区工作大局,按照年度工作计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突出重点,打造品牌,切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取得了新的突破。现20xx年回顾如下:
(一)全力打造普惠型、创新型民政服务体系,民生福利持续改善
1、社会救助保障工作成果显著。从今年7月起,连续9年提高城乡救助标准,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600元/月、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1557元/月、散居孤儿养育标准提高到1400元/月、城乡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提高到900元/月,各项标准均为全市最高。截止10月底,全区在册低保户722户1735人,其中城镇106户214人、农村616户1521人,共发放低保金751.24万元。积极落实医疗救助各项政策,由财政全额资助购置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年累计各类医疗救助4492人次,救助金额538万元。
2、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出台《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规划了近3年养老事业发展目标、发展举措等。大力推进机构养老,总投资近1.03亿元、总床位数达500张的区社会福利院项目进展顺利,全面完成九佛敬老院工程改造。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市率先实现日间托老中心向街镇覆盖的基础上,今年18间社区日间托老中心,率先探索开展日间托老服务向社区延伸工作。截至目前,我区建有高标准的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1家、街镇日间托老中心6家、在建社区日间托老中心18家,拥有各类社区日托床位120张,成功构建“30分钟社区日托服务圈”。全面推进农村老人活动站点全覆盖工作,全区28个行政村实现100%拥有一个100平方米以上的农村老人活动站点的目标。大力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审核27家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资助申请,全年资助9.5万元。
3、家庭综合服务三级网络不断完善。进一步推进家庭服务中心向社区、企业延伸,打造符合我区特点的家庭综合服务模式。目前,全区建成街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7家、社区家庭服务中心18家(在建4家)、企业家庭服务中心10家(在建3家),构建起街镇、社区、企业三级家庭综合服务网络。进一步规范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全区28家街镇、社区、企业家庭服务中心进行中期、末期评估,组织全区各街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有针对性的开展自查工作,自查报告完成率达100%。截止10月底,全区各级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服务辖区内人群近20万人次,社区和企业家庭服务中心覆盖率和专业化服务均走在全市前列。
4、社区建设深入推进。圆满完成20xx年度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全区5街1镇共28个村、32个社区顺利完成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全区新当选居委会成员193人、新当选村委会成员97人,全区村、社区“一肩挑”为91.9%,比上届提高58%;交叉任职为86.5%,比上届提高68.4%,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两个80%目标任务。“幸福社区”创建工作持续推进,第二批青年社区、丽江社区、萝岗社区、金峰园社区、XX区社区、禾丰社区等6个社区成功创建为XX市幸福社区,启动第三批9个社区的幸福社区创建工作;积极探索幸福社区财政资金资助新模式,首次采取竞争分配的方式分配幸福社区专项经费,并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组织专家评审会,确定专项经费资助项目92个,资助资金总额1695.5万元,撬动街镇机动财力和社会资金345.36万,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和社区居民充分肯定。积极筹划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按照XX市民政局的统一部署,XX区委、区政府常务会议原则上通过我局起草制定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5、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日趋成熟。全面落实XX区《关于大力促进我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意见》,正式启动我区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以及年检等工作实现了网上全办理。出台《XX区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管理试行办法》,组织开展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申报工作,首批23家社会组织获得承接资质。制定《XX区社会组织培育和扶持资助办法》,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实施全面直接登记试点改革,进一步降低社会组织登记门槛,加大扶持力度。组建区社会组织评估委、复核委、专家库等评估机构,完成首批10家社会组织专家评估工作,为全面推进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积累了工作经验。截至10月底,我区今年新成立、备案登记社会组织40家,全区在册社会组织共194家,其中社会团体59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35家,另外还有备案社区社会组织66家。
6、社工人才和义工队伍健康发展。加强与香港、新加坡等地区的合作交流,大力发展我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截止10月底,全区政府购买服务社工人才326名,其中社工专业人才264名,社会服务领域其它相关专业人才97名。成功举办XX区企业社会工作研讨会,落实由各社工机构轮流承办每月一次的区社工协会交流会,提高社工服务的专业性与服务质量。大力推进义工队伍建设,并依托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平台,组织全区义工开展各类主题性义工服务活动。截止目前,全区共有社区义工服务队伍30支,注册义工6044人,全区义工培训400多人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16704人次,服务社区各类人群105100人次。
7、拥军优抚安置工作稳步开展。创新双拥节日慰问方式,首次通过项目资助的方式进行慰问,今年确定资助项目9个、共计119.6万元,受到部队官兵欢迎。充分发挥我区经济功能区优势,成立“双拥工作促进会”,提高非公企业国防意识,激发企业拥军的自觉性,努力打造“非公组织拥军”品牌。截止10月底,向我区各类优抚对象1032人发放抚恤优待金645万余元,接收转业士官2人、退役士兵(士官)71人、无军籍职工2人、军队退休老干部16人。认真做好涉军维稳工作,把涉军矛盾处理在基层,全年没有发生涉军群体越级上访事件。
8、慈善公益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第二届XX区慈善项目推介会,共向社会推出扶老、助残等33个慈善项目,募集慈善认捐资金2089万元,创我区历史新高,我区广州恒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捐款100万元以上爱心企业荣获20xx年度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区慈善会推出的“长者爱心午餐”荣获广东扶贫济困优秀项目。联和广州珍宝巴士有限公司设立“珍宝公司爱心圆梦助学公益基金”,筹集善款151.2万元;联合区妇联举办单亲贫困母“爱心愿望卡”公益认领活动;联合市慈善会、慈善医院在九龙镇开展XX市XX区慈善送医送药下乡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向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捐款工作,三周时间内成功募集56.28万元善款。
9、社会专项事务管理规范有序。不断完善救灾工作机制,投入120多万元高规格建设了区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成2个临时救灾仓库。积极推动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开展,截止10月底,已受理居民家庭经济核对申请共381件。扎实做好发放长寿保健金、办理老年人保障卡和申办平安通工作,截止10月底,发放长者长寿金金1236万元;办理老年人社会保障卡1108张;免费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安装“平安通”188户,累计用户749户。截止10月30日,共办理结婚登记2716对、离婚登记657对、补领登记116对、婚姻证明179份、无婚姻登记纪录证明1584份。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全区23个社区、14个村完成广东省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创建达标活动。有效开展殡葬管理工作,实现火化率100%。继续落实界线、界桩三级委托管理制度,确保各级界线的维护和管理落到实处。积极做好道路、建筑物等命名审批工作接收地名办理案件28宗(其中属于区政府审批的7宗)。流动救助工作平稳推进,较好的完成了“冬季街面救助专项行动”和“夏季街面救助专项行动”任务。
(二)把好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总开关,人口计生工作稳中有进
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的悉心指导下,我区坚持以人口计生工作现实需求为导向,把好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个总开关,突出抓好各项管理、服务、执法等工作落实,全区人口计生工作稳中有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截至20xx年9月底,全区户籍人口出生3757人,政策生育率86.69%;常住人口出生率12.69‰,自然增长率10.44‰,出生人口性别比116.23,各项人口计划执行情况良好;流入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出生2133人,政策生育率为86.12%,人口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升。
1、低生育水平持续保持稳定。今年是我区的区域调整年。面对区划调整的各种影响,区委、区政府统筹兼顾、科学安排,紧绷人口计生工作这根弦不松,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多次到街镇开展人口计生工作调研和督导检查,先后主持召开全区计生工作会议、形势分析会、迎检会议等,真正做到了靠前站、亲自抓、经常督。各街镇从实际出发,纷纷出台强有力的措施,切实抓好“查环查孕、长效节育措施落实、外逃外躲对象的追踪”等固本强基工作,确保了全年各项人口指标的顺利完成。各计生综合治理单位如区卫生局、民政局、出租屋办、教育局、法院等也在各自职能范围内严把审核验证关,在租房、用工、入学和入户等环节上与计生部门密切配合、互通信息,确保了全区低生育水平的进一步稳定。
2、利益导向政策惠及更多家庭。人口计生工作是一项社会关注度极高的工作,计生政策实施好坏影响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支持。今年以来,我区投入260.99万元为计生群众购买了计划生育家庭综合保险,保险理赔工作有序开展,今年3月我区被市计生协评为“计生家庭综合保险工作先进单位”。认真抓好各项计生奖励补助金的发放工作,让群众及时享受到计生政策的实惠。截至今年9月底,区本级财政共计发放各类计生奖励补助金192.47万元,惠及我区1万多名计生群众;九龙镇自行发放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金25.19万元、农村节育奖52.58万元,惠及本镇1200名计生群众。与此同时,根据市的统一要求,从今年1月1日起,对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对象,提高了年老时特别扶助金标准,其中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的特别扶助金标准由每人每月300元调整为450元,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的特别扶助金标准由每人每月270元调整为400元。通过上述各项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的贯彻落实,全区计生家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计生工作更加支持。
3、“一站式”服务保质保量。充分利用好我区“一站式”婚育服务中心等平台,扎实开展集免费婚前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三大”重点病种产前筛查和诊断服务“三位一体”的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截止9月30日,全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参加人数达3420人,覆盖率144.7%,同比增长34.1%,其中发现高风险人群898人,孕前早孕随访2613人次、妊娠结局随访982人次,随访率100%;参加三大重点病种免费产前筛查诊断家庭1445户,干预率达100%。联合区妇幼保健所在九龙镇开展查环、查孕、查病、查两癌的“四查服务”,参检人数11333人,查出患病人数2114人,现场予以免费治疗近1000人,有力地保障了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社会工作中年度工作总结 篇2
20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密围绕全区工作大局,按照年度工作计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突出重点,打造品牌,切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取得了新的突破。现20xx年回顾如下:
(一)全力打造普惠型、创新型民政服务体系,民生福利持续改善
1、社会救助保障工作成果显著。从今年7月起,连续9年提高城乡救助标准,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600元/月、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1557元/月、散居孤儿养育标准提高到1400元/月、城乡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提高到900元/月,各项标准均为全市最高。截止10月底,全区在册低保户722户1735人,其中城镇106户214人、农村616户1521人,共发放低保金751.24万元。积极落实医疗救助各项政策,由财政全额资助购置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年累计各类医疗救助4492人次,救助金额538万元。
2、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出台《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规划了近3年养老事业发展目标、发展举措等。大力推进机构养老,总投资近1.03亿元、总床位数达500张的区社会福利院项目进展顺利,全面完成九佛敬老院工程改造。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市率先实现日间托老中心向街镇覆盖的基础上,今年18间社区日间托老中心,率先探索开展日间托老服务向社区延伸工作。截至目前,我区建有高标准的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1家、街镇日间托老中心6家、在建社区日间托老中心18家,拥有各类社区日托床位120张,成功构建“30分钟社区日托服务圈”。全面推进农村老人活动站点全覆盖工作,全区28个行政村实现100%拥有一个100平方米以上的农村老人活动站点的目标。大力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审核27家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资助申请,全年资助9.5万元。
3、家庭综合服务三级网络不断完善。进一步推进家庭服务中心向社区、企业延伸,打造符合我区特点的家庭综合服务模式。目前,全区建成街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7家、社区家庭服务中心18家(在建4家)、企业家庭服务中心10家(在建3家),构建起街镇、社区、企业三级家庭综合服务网络。进一步规范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全区28家街镇、社区、企业家庭服务中心进行中期、末期评估,组织全区各街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有针对性的开展自查工作,自查报告完成率达100%。截止10月底,全区各级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服务辖区内人群近20万人次,社区和企业家庭服务中心覆盖率和专业化服务均走在全市前列。
4、社区建设深入推进。圆满完成20xx年度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全区5街1镇共28个村、32个社区顺利完成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全区新当选居委会成员193人、新当选村委会成员97人,全区村、社区“一肩挑”为91.9%,比上届提高58%;交叉任职为86.5%,比上届提高68.4%,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两个80%目标任务。“幸福社区”创建工作持续推进,第二批青年社区、丽江社区、萝岗社区、金峰园社区、XX区社区、禾丰社区等6个社区成功创建为XX市幸福社区,启动第三批9个社区的幸福社区创建工作;积极探索幸福社区财政资金资助新模式,首次采取竞争分配的方式分配幸福社区专项经费,并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组织专家评审会,确定专项经费资助项目92个,资助资金总额1695.5万元,撬动街镇机动财力和社会资金345.36万,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和社区居民充分肯定。积极筹划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按照XX市民政局的统一部署,XX区委、区政府常务会议原则上通过我局起草制定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5、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日趋成熟。全面落实XX区《关于大力促进我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意见》,正式启动我区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以及年检等工作实现了网上全办理。出台《XX区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管理试行办法》,组织开展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申报工作,首批23家社会组织获得承接资质。制定《XX区社会组织培育和扶持资助办法》,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实施全面直接登记试点改革,进一步降低社会组织登记门槛,加大扶持力度。组建区社会组织评估委、复核委、专家库等评估机构,完成首批10家社会组织专家评估工作,为全面推进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积累了工作经验。截至10月底,我区今年新成立、备案登记社会组织40家,全区在册社会组织共194家,其中社会团体59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35家,另外还有备案社区社会组织66家。
6、社工人才和义工队伍健康发展。加强与香港、新加坡等地区的合作交流,大力发展我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截止10月底,全区政府购买服务社工人才326名,其中社工专业人才264名,社会服务领域其它相关专业人才97名。成功举办XX区企业社会工作研讨会,落实由各社工机构轮流承办每月一次的区社工协会交流会,提高社工服务的专业性与服务质量。大力推进义工队伍建设,并依托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平台,组织全区义工开展各类主题性义工服务活动。截止目前,全区共有社区义工服务队伍30支,注册义工6044人,全区义工培训400多人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16704人次,服务社区各类人群105100人次。
7、拥军优抚安置工作稳步开展。创新双拥节日慰问方式,首次通过项目资助的方式进行慰问,今年确定资助项目9个、共计119.6万元,受到部队官兵欢迎。充分发挥我区经济功能区优势,成立“双拥工作促进会”,提高非公企业国防意识,激发企业拥军的自觉性,努力打造“非公组织拥军”品牌。截止10月底,向我区各类优抚对象1032人发放抚恤优待金645万余元,接收转业士官2人、退役士兵(士官)71人、无军籍职工2人、军队退休老干部16人。认真做好涉军维稳工作,把涉军矛盾处理在基层,全年没有发生涉军群体越级上访事件。
8、慈善公益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第二届XX区慈善项目推介会,共向社会推出扶老、助残等33个慈善项目,募集慈善认捐资金2089万元,创我区历史新高,我区广州恒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捐款100万元以上爱心企业荣获20xx年度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区慈善会推出的“长者爱心午餐”荣获广东扶贫济困优秀项目。联和广州珍宝巴士有限公司设立“珍宝公司爱心圆梦助学公益基金”,筹集善款151.2万元;联合区妇联举办单亲贫困母“爱心愿望卡”公益认领活动;联合市慈善会、慈善医院在九龙镇开展XX市XX区慈善送医送药下乡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向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捐款工作,三周时间内成功募集56.28万元善款。
9、社会专项事务管理规范有序。不断完善救灾工作机制,投入120多万元高规格建设了区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成2个临时救灾仓库。积极推动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开展,截止10月底,已受理居民家庭经济核对申请共381件。扎实做好发放长寿保健金、办理老年人保障卡和申办平安通工作,截止10月底,发放长者长寿金金1236万元;办理老年人社会保障卡1108张;免费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安装“平安通”188户,累计用户749户。截止10月30日,共办理结婚登记2716对、离婚登记657对、补领登记116对、婚姻证明179份、无婚姻登记纪录证明1584份。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全区23个社区、14个村完成广东省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创建达标活动。有效开展殡葬管理工作,实现火化率100%。继续落实界线、界桩三级委托管理制度,确保各级界线的维护和管理落到实处。积极做好道路、建筑物等命名审批工作接收地名办理案件28宗(其中属于区政府审批的7宗)。流动救助工作平稳推进,较好的完成了“冬季街面救助专项行动”和“夏季街面救助专项行动”任务。
(二)把好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总开关,人口计生工作稳中有进
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的悉心指导下,我区坚持以人口计生工作现实需求为导向,把好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个总开关,突出抓好各项管理、服务、执法等工作落实,全区人口计生工作稳中有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截至20xx年9月底,全区户籍人口出生3757人,政策生育率86.69%;常住人口出生率12.69‰,自然增长率10.44‰,出生人口性别比116.23,各项人口计划执行情况良好;流入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出生2133人,政策生育率为86.12%,人口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升。
1、低生育水平持续保持稳定。今年是我区的区域调整年。面对区划调整的各种影响,区委、区政府统筹兼顾、科学安排,紧绷人口计生工作这根弦不松,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多次到街镇开展人口计生工作调研和督导检查,先后主持召开全区计生工作会议、形势分析会、迎检会议等,真正做到了靠前站、亲自抓、经常督。各街镇从实际出发,纷纷出台强有力的措施,切实抓好“查环查孕、长效节育措施落实、外逃外躲对象的追踪”等固本强基工作,确保了全年各项人口指标的顺利完成。各计生综合治理单位如区卫生局、民政局、出租屋办、教育局、法院等也在各自职能范围内严把审核验证关,在租房、用工、入学和入户等环节上与计生部门密切配合、互通信息,确保了全区低生育水平的进一步稳定。
2、利益导向政策惠及更多家庭。人口计生工作是一项社会关注度极高的工作,计生政策实施好坏影响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支持。今年以来,我区投入260.99万元为计生群众购买了计划生育家庭综合保险,保险理赔工作有序开展,今年3月我区被市计生协评为“计生家庭综合保险工作先进单位”。认真抓好各项计生奖励补助金的发放工作,让群众及时享受到计生政策的实惠。截至今年9月底,区本级财政共计发放各类计生奖励补助金192.47万元,惠及我区1万多名计生群众;九龙镇自行发放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金25.19万元、农村节育奖52.58万元,惠及本镇1200名计生群众。与此同时,根据市的统一要求,从今年1月1日起,对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对象,提高了年老时特别扶助金标准,其中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的特别扶助金标准由每人每月300元调整为450元,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的特别扶助金标准由每人每月270元调整为400元。通过上述各项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的贯彻落实,全区计生家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计生工作更加支持。
3、“一站式”服务保质保量。充分利用好我区“一站式”婚育服务中心等平台,扎实开展集免费婚前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三大”重点病种产前筛查和诊断服务“三位一体”的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截止9月30日,全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参加人数达3420人,覆盖率144.7%,同比增长34.1%,其中发现高风险人群898人,孕前早孕随访2613人次、妊娠结局随访982人次,随访率100%;参加三大重点病种免费产前筛查诊断家庭1445户,干预率达100%。联合区妇幼保健所在九龙镇开展查环、查孕、查病、查两癌的“四查服务”,参检人数11333人,查出患病人数2114人,现场予以免费治疗近1000人,有力地保障了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社会工作中年度工作总结 篇3
一、PPP工作上半年开展情况:
(一)三都县PPP项目入库情况。我县录入财政部PPP项目数据库的项目共有1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74.37亿元。
(二)PPP项目推进情况。我县在财政部PPP项目库里实施的项目有3个,总投资29.37亿元。
一是三都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包含市政三条道路及一项供水工程,分为4个子项:水书大道新建项目、水书大道至圣山大道连接道路、周覃新区供水工程项目(新建水处理厂)、巫腰收费站至苗龙路口道路工程项目。总投资12.878亿元,处于执行阶段,已完成工程总量80%以上。
二是将位于三合街道的万户水寨生态移民项目、圣山大道道路项目包装为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存量)PPP项目,项目估算总投资为100125万元,资金来源为项目资本金(20025.06万元)和债权融资资金(80100.24万元)。包含以下两个子项目,分别是万户水寨生态移民存量项目、圣山大道道路存量项目。
项目已完成土地使用证、环评、规划许可证、“项目(存量)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和“项目(存量)物有所值评价报告”编制。已完成项目招标工作,由第三中标人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赛马城开发有限公司中标,已组建好SPV公司,目前拟向贵阳银行融资贷款8亿元,正在争取中。
三是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国储林(二期)PPP项目,项目投资6.48亿,项目建设国家储备林60050.5亩,均为集体林地,包括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林下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拟申请PPP项目贷款金额5.1亿,贷款期限30年,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目前项目处于准备阶段。
二、工作亮点和取得成效
(一)三都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水书大道至圣山大道连接线在道路整体规划中,前接规划46米宽的水书大道,后接48米宽的在建圣山大道,在规划路网中属于纵向主干路,也是外来游客通往姑噜景区的主要通道水书大道至圣山大道连接线的实施是打通外来游客通往姑噜景区的主要通道。三都县巫腰收费站至苗龙路口道路工程项目: 巫腰至苗龙路口道路工程项目的建设是落实黔南州公路干线网建设、三都县提高路网密度目标的具体措施。该项目的建设改善三都县城与高速公路网络 及国省道干线网络的连接,进一步加强了三都县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交通和旅游密不可分,该项目通过改善道路状况, 以满足通道内迅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从而促进三都县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促进三都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二)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存量)PPP项目,通过万户水寨生态移民的'运营,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提高三都县整体旅游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项目具有长期发展战略性特性,项目通过移民集中安置,既使迁出的脆弱生态环境得到了修复,又打造了万户水寨,保护了民族文化,首先项目建设坚持“保护优先、科学规划、 合理开发、塑造形象、突出特色、持续发展”的方针,执行生态旅游建设的有关规定要求,本项目是顺应旅游市场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适应人民旅游需求变化的需要,项目运营有着巨大的收益潜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项目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加大对三都县市政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项目的实施对改变地区市政基础设施的落后面貌, 支持西部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项目建设也提升了三都县土地资源的节约化利用水平,提高沿线土地的增值空间,对明确县城规划分区功能,促进区内产业规划发展、发展特色产业,改善招商投资环境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国储林(二期)PPP项目建设显著提高三都水族自治县森林资源质量, 增加县域木材储备和供应能力,保障地区木材战略资源安全,成为构建我国木材战略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同其它地区巩固国家木材储备能力,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 坚实物质资源保障。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PPP项目吸引社会资本难度大。项目虽然已经录入PPP项目库,但是缺少专业的项目设计规划和项目预算,能够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长期营运的项目不多。
(二)PPP项目推进难度大。从实施项目来看,社会资本的投资目标是寻求有一定投资回报的项目,无利可图的项目无法吸引民营资本投入的。受财预[20xx]50号、87号等政策影响,政府的融资渠道收窄,PPP项目融资规模大,时间长,从国内看,银行信贷依然是最主要的融资渠道,而银行监管新举措使得融资期限变短,严重影响了PPP项目的融资来源,导致融资渠道不畅。延缓了项目推进速度。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选准优质项目、全力高位推进。向县直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街道)征集潜在的PPP项目,对全县在建项目、拟建项目进行筛选,认真梳理,优先选择收益稳定、投资规模比较大、长期合同关系比较清楚、技术发展比较成熟、选取相对灵活、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需求长期稳定,并且以“使用者付费”为基础的优质、大型项目的项目进行试点。
二是加大对PPP工作的业务培训力度。对从事PPP工作相关业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领导干部对PPP运作模式与管理的知识能力,加快PPP在实践中的推广运用。聘请相关专家团队,结合成功项目案例,讲解项目操作流程,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要点,实施方案编制重点,项目合同体系设计,以及项目实施中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权责边界等,着力提高政府实施机构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