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是善良的演讲稿(必备3篇)

主持演讲稿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9-13 15:48:02 热度:°C

主题是善良的演讲稿(必备3篇)

主题是善良的演讲稿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友善是中华民族历史中最可珍贵的传统,是我们内心最可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彼此心灵相通的链桥,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善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防。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清朝时期一位名叫张英的宰相给家人回信中说的四句话。一纸家书,化解了邻里纠纷,成就了一条六尺巷。张英正因为与人为善,才化解了纠纷,赢得了尊重。这种宽容大度、礼让为先的友善精神,泽被后世,懿德流芳。

善良是当代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践行着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高尚情怀,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中实现内心的充实,获得人生的美满。 他是罗新雄,她是曾翠茹。他和她来自不同的家庭,他和她没有血缘关系。她,患有先天性脊椎疾病,肢体一级残疾。他,像哥哥一样用他单薄的双肩担起了生命的重量,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她——我是你在学校的“双腿”。 在深圳市坪山中学,罗新雄背曾翠茹上课,已成为一道动人的风景。当他背着她走在校园里,来来往往的同学们都会自动让道;如果罗新雄偶尔有事,别的男同学也会主动背她上课。

对于同学们的无私帮助,坚强的曾翠茹把感激埋藏在心里,她刻苦学习。学习成绩出色的她总是在学习上主动帮助同学们,大家有什么弄不明白的问题也总会想到她。

面对未来,罗新雄吐露了自己的心愿“如果今年我与曾翠茹考上同一所高中,我还愿意继续背她念高中、考大学!”

志同道合、携手奋进。罗新雄的这种友善精神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觉得践行友善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有心,我们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善小“是积累个人修养的基础,是铸就伟大品格的基石。友善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同学们,让我们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捧出爱心,发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让我们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向上向善,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善与美的故事,让善良之花在祖国大地处处开放。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主题是善良的演讲稿 篇2

善良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所以做一个善良的人是最基本的。

当夏天来临时,游泳成了我最喜欢的爱好。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去了游泳池。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两条路,一条是我以前经常走的路,另一条是风景优美的路。

我走进这条路,风景非常漂亮,高大的树木,遮挡住烈日,感觉更冷,心情也变得更好,低头就可以看到绿草旁边的路径,和生长在上面盛开的花朵,我向前,哼着小曲,这是生活的乐趣之一!“小姑娘,小姑娘……””

我听到一个低沉的声音在对我说话。我环顾四周,看到一位叔叔坐在草地上,满脸通红,汗水直往下淌。

“小女孩,帮我个忙,帮我把三轮车推到一起!”叔叔恳求地看着我说。我向他走过去,但没有几步我想:三轮车这么脏,弄到泥回家会被批评。

于是我立刻摇了摇头,红着脸快步朝家的方向走去,路上的风景似乎不那么美了,我的心里很困惑,叔叔的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

当我回到家,我安定下来,思考我做了什么。然后我三步并做两步向小路跑去,只见叔叔依然一脸无奈地坐在草地上,我大声对叔叔说:“大伯,我来帮你推吧,刚才对不起!”

叔叔开心的笑了笑,站了起来,我努力的推着车,还不停的感谢我,一步一步的走出了小路。这是我感到更加轻松,心情也变得好多了。

做一个善良的人,为别人多付出一点,你就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和朋友,让善良走进我们的内心,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

主题是善良的演讲稿 篇3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对大家来说,这样的词都已耳熟能详。可是,你真的理解它们吗?或者说,你真正做到了吗?

在我们上课的时候,每每老师说了什么耐人寻味的话,就会引起一小阵骚动;每每老师口误、笔误了什么细节,课堂上就会嬉闹一片;每每老师提出什么问题,常常会有插科打诨的抖机灵回答。而很多旁观的同学也总是不遗余力地附和。或许他们的初衷只是想让课堂更活跃,可是这样的行为扰乱了课堂的秩序,打乱了讲课的节奏,中断了师生的思路,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毕淑敏的45条处事准则中提到,不要随意否认、打断他人的讲话,这样的行为,既没有为认真上课的同学着想,又没有为辛苦备课的老师着想。

做人应当为他人着想,这是一种素质,是一种教养,是一个人行事风格的鲜明体现。试想,如果是你站在讲台上认真分析,却有人不停在身旁插嘴捣乱,你会不会心生烦躁?你会不会认为这极其不礼呢?因此,在对待他人的时候,我们应该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去理解别人的感受。

除了在课堂上,平常的校园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为他人着想。近日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课间操上下楼时的吵闹声小了不少,大多数人都秩序井然地排着队,再没有窃窃私语的声音。我想,拥有这种良好秩序不仅仅因为老师们的耳提面命,更是因为我们自己也意识到了在不恰当时间、不恰当地点做不恰当的事是不为他人着想的行为。我们深谙上课时被楼梯、走廊间的笑闹影响的焦躁烦闷 ,懂得了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所以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为我们身边的同学、为附小的学弟学妹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仅仅从自己的利益得失作为出发点去考虑事件,而置他人于不顾,这样往往就会失之偏颇,因小失大。凡事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很多难以调和的矛盾、棘手不已的关系都会豁然开朗、迎刃而解。

为他人着想其实很简单:在课堂上,我们认真听讲,主动回答问题是为老师着想;在楼梯间,我们保持安静,有秩序的下楼是为同学着想;在马路上,我们垃圾入桶,不乱扔乱抛是为环卫工人着想。

为他人着想,本身就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睿智的体现,多为他人着想一点点,就能避免很多事故的发生,能避开很多尖锐的矛盾,能让这个社会更美好。如果想成为一个善良的人,请在获得自由之前约束好自己,在获得便利之前多为他人着想。

梁晓声曾经说过,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以及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是最好的教养。

愿你我都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