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厂的应急预案(推荐3篇)
热电厂的应急预案 篇1
发电企业设备严重损坏、主厂房火灾、全厂失压等是电力生产的恶性事故。发生此类事故时,若缺乏必要的处理手段,将会扩大事故范围、延长停电时间,给电力企业和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不良影响。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事故预案),是指恶性事故发生时及恢复过程中限制事故范围、减少事故损失的特别处理措施。对火力发电厂而言,事故预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电设备事故情况下安全停运;二是事故后机组重新启动,恢复运行。对带有直配负荷的发电厂,发生系统故障时,应能够经继电保护装置,解列1台或部分机组带厂用电和直配负荷。要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保证厂用电安全是关键,《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第23项“防止全厂停电”对此做了专门规定。保厂用电措施是火电厂事故预案的重点内容。
1、事故预案的特点
1.1、针对性强
事故预案是针对某一种事故或某几种事故。就火电厂而言,需要制定事故预案的故障一般有3类。一类是系统故障,如系统振荡、对外输送电线路跳闸;一类是厂内故障,如主蒸汽母管泄漏、主厂房发生严重火(水)灾、厂用母线故障等;一类是自然灾害。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一般最终表现为系统故障和厂内故障2种,因此可以不单独对其拟定事故预案。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设备状况、运行方式、电厂所处的地理位置、电气设备的安装位置不同而不同。对老机组而言,由于运行时间长,管道设备的蠕变、磨损严重,加之一般属于关停或即将关停的机组,其设备维护、检修差,因此炉外管泄漏、母管泄漏应是其事故预案的重点。老机组一般采用充油式电缆,老化严重,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大,对此也必须制定相应的事故预案。老机组容量较小,在电网所起作用日趋微弱,一次系统安全系数较差,如需继续运行对此必须加以重视。
对新建机组而言,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主要有火灾事故和因设计、安装不合理而形成的先天性缺陷。
不同电厂、不同机组事故预案的重点不同,因此,拟定事故预案时应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结合机组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合实际的事故预案,既不包罗万象,又不挂一漏万。
1.2、百分之百正确性
对于所发生的事故,是发展成影响系统稳定、社会安定的重大事故,还是加以抑制,将其影响控制到最小范围,全依赖事故预案的正确性。
要保证事故预案的正确性,首先要确保预案符合原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及各大发电集团公司制定的技术法规、管理法规的要求。所制定的火电厂事故预案应将原能源部安保安(1992)40号《防止全厂停电措施》、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等作为主要参考文件。
其次,应尽量考虑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充分发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的优势,防止闭门造车。要认真考查所拟事故预案热工逻辑、继电保护的正确性。
正确性是事故预案的生命线,因此必须通过广泛调研、严格审查予以确保。
1.3、可操作性、事故预案最终目的是限制事故的范围,降低事故的损害程度。事故预案是在系统或全厂发生重大事故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与正常操作和一般事故处理有相当大的差别。由于运行人员很难遇到这些情况,在处理此类事故时运行人员不可能进行太多思考。因此,事故预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在拟定事故预案时必须深思熟虑,详细制定处理程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都要交待清楚。
2、编制时应坚持的原则
2.1、用常规操作方法处理非常情况
事故预案的对象是系统或全厂发生的特、重大事故,是一般情况下不易遇到的。事故预案虽具有特殊性,但所拟的应急操作方法必须是常规的,即“以常规操作方法应对非常情况”,这是编制事故预案应坚持的第一条原则。要防止以非常手段作为应急处理措施,保证运行规程与事故预案很好地衔接,减少事故预案的神秘感,减少运行人员因误操作而扩大事故的可能性,减少由于操作不熟悉而延误处理时间的可能性。
2.2、保人身、保设备、保电网
坚持“保人身、保设备、保电网”是编制事故预案的第二条原则。由于火电机组启动慢、加负荷速度慢、厂用电丧失无法启动,因此在发生系统故障时,对火电机组启动速度要求并不太高。火电厂事故预案很大程度是做“留得青山在”的工作,机组安全停运是其主要内容。
在发生系统或全厂严重故障时,必须坚持在满足设备启动条件后再进行启动,如有特例,必须经过总工或主管生产的领导同意。
为使机组顺利启动,火电厂事故预案中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保厂用汽,即事故恢复过程中的'自用蒸汽。火力发电机组启动过程中除氧器加热需要蒸汽,汽机汽封需要蒸汽,采用射汽抽气器的机组建立真空需要蒸汽,保证厂用汽对火力发电机组安全迅速恢复运行作用很大。
2.3、事故预案完整
事故预案必须完整,应包括事故处理过程中的各种异常情况。即事故预案中要设置多条防线,在一项措施失效后还应有后备措施。这是编制事故预案的第三条原则。当系统发生故障,厂用电源中断后,汽轮机组如何安全停运,事故预案中必须有详细完整的处理措施。如果在事故预案中不加以明确,处理事故时临时发挥,或听之任之,或强行盘车,则都可能造成机组损坏。再如,锅炉严重缺水时如何处理等事故预案都应完整。
3、预案执行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3.1、事故预案与设备管理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事故预案不论做得多好,本质上属于事后处理阶段。要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要防止电力生产各类事故的发生,必须重视事前预防,重视设备管理。
加强设备管理,不折不扣地执行《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中的相关规定,对火电厂而言,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引起重视:
(1)、加强对蓄电池、直流系统的管理,这一点对老厂、老机组尤为重要。
(2)、坚持“与发电厂生产无关的负荷尽量不接入厂用电系统”的观念。这一点执行起来比较困难,因为电厂多经企业的用电大多数都接在厂用电系统。因此,应坚持:一方面尽量不接;另一方面如果接,则必须有完善的继电保护,避免这部分系统发生故障,影响电厂厂用电系统。
(3)、设备是安全生产的主要物质基础,因此要把好设备,尤其是关键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调试、检修等环节的质量关。这里所说的关键设备是指其工作不正常就会发生停机停炉的设备,而不是指价格昂贵的设备。
3.2、事故预案与运行管理
事故预案最终是由运行人员执行的,事故预案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运行人员,因此必须加强运行管理。
(1)、生产管理人员、运行值班员必须认真学习事故预案,熟悉系统、规程及操作步骤。值长及主要值班员应了解电网接线方式,对带直配负荷的发电厂还需熟悉并网线的送出潮流。
(2)、运行人员必须认真执行以事故预想为主要内容的运行分析制度。事故预想是小的事故预案,事故预案是大的事故预想,两者相互结合,构成包括整个生产系统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可以很好地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事故的危害程度。
3.3、事故预案的修订
事故预案的拟定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事故预案拟定后必须根据电网接线方式、热力系统的改变情况以及国家相关法规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修订。
热电厂的应急预案 篇2
一、火灾应急的组织架构:
1.为了统筹指挥,公司确定注册安全主任为火灾总指挥,负责火灾应急时的全盘指挥工作。注册安全主任在火灾发生时不在厂内时总指挥由公司行政副总担任;节假日期间由公司安排的值班负责人担任;
2.保安组长是火警时的副指挥,在总指挥的领导下负责现场具体的灭火抢救工作;各部门负责人任现场指挥;
3.总指挥、副指挥和现场指挥应在接到火警后的第一时间内赶到火灾现场;
4.为配合灭火抢救工作,公司特成立消防突击队,由保安员和各车间的基层骨干组成。在总指挥和现场指挥的领导下进行灭火抢救的具体工作或协助消防队参与灭火抢救工作;
5.各部门或车间在火灾发生时应随时听任总指挥的调度,参与灭火抢救工作。
二、火灾发生初期的应急救援响应工作:
1.在本部门(或车间)发生火灾时,在岗员工应立即对初起火灾进行扑救,就近原则运用消防救援装备如灭火器材(如灭火器、消防炮、消防栓等)扑灭火源;使用灭火器要注意以下要点:先拉开保险栓,操作者站在上风位置,侧身作业,手按压柄,距火点二米位置胶管对准火源扫射;
2.当火势未能得到控制时,要立即通知当班保安和安全负责人;
3.当班保安接到火警后,立即通知全厂警戒并通知保安组长迅速调集全体保安员利用身边的消防设备赶到火灾现场参加扑救,并且做好火灾现场职员秩序维护和无关职员的疏散撤离工作;
4.当火灾蔓延到非本厂力量所能控制的程度时,在岗员工应立即敲破玻璃按响火灾按钮使用消防水栓,并安排报警——119,(报警职员应向消防部门详细报告火灾的现场情况,包括火场的单位名称和具体位置、燃烧物资、职员围困情况、联系电话和姓名等信息),并安排职员到路口接消防车,以便消防队员把握火灾情况和尽快抵达,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抓住火灾救援时机;
5.火灾应急总指挥和现场指挥在接到火警后应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火灾现场指挥扑救工作,指挥设备维修组把电梯迫降到底层,并切断生产区的电源,同时保证各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转;
6.火灾警报拉响后各部门应立即切断电源,并组织本部门(或车间)职员撤离到安全区域待命;
7.人资部立即组织司机疏散本厂内停放的车辆和厂门口的障碍物,以确保救灾现场的畅通和车辆用急。
三、火灾的灭火扑救工作:
1.火灾应急总指挥根据现场的情况对消防突击队进行初步分工,分别成立灭火组、抢救组、供水组、后勤组等各个小组,做好消防队到来之前的辅助性工作:如火灾情况的调查、职员受困情况的初步估计、各消防装备的准备就绪、救灾道路的畅通等,并随时与消防队保持联系以汇报情况;
2.消防队赶到时,应急总指挥和现场总指挥应立即向消防队员详细汇报火灾情况,协助消防队制订灭火扑救方案;
3.消防突击队应以“救人重于救火”,“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果断地协助消防队员参与灭火任务;
4.各部门(或车间)的主管职员随时为消防队员和消防突击队提供火灾现场的`具体情况,为灭火扑救工作提供有效的建议,并随时听从应急总指挥的调度以参与灭火扑救工作中去,并且积极配合医疗救护职员参与职员的医疗急救护理工作,尽量减少职员伤亡。
四、火灾事故的处理工作:
1.火灾扑灭后,各部门(或车间)应立即清点本部门(或车间)的职员和受损物资,尽快确定职员伤亡和物品损失情况并向厂安委会汇报,安委会应做好详细的记录并存档;
2.人资部应尽快协调各部做好医疗救护工作,包括医疗经费的提供、受伤职员的住院安排与护理以及以意外伤害保险的理赔工作等;
3.设备维修组配合相关部门(或车间)职员对受损设备尽快安排修复并投入生产产使用;
4.以安全主任为主,各安委会成员联合成立事故调查小组,调查火灾发生原因并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事故处理;
5.安委会做出事故调查报告,同时总结本次火灾事件的教训,在全体员工中实行安全事故的教育培训,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五、疏散自救方法:
熟悉环境,临危不乱:每个人应对生活、工作的居住建筑结构及逃生出口熟悉,平时应做到了然于胸,而当身处陌生环境也应当养成留意通道及出口的方位等的习惯,便于关键时刻逃离现场;
保持镇定,明辨方向:突遇火灾时应保持镇定,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尽量往空旷或明亮的地方和楼层下方跑。若通道被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通过阳台,气窗等往室外逃生;
不入险地:不要因为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浪费宝贵时间,紧记生命最重要;
简易防护,掩鼻匍匐:往过有烟雾的路线,可采用湿毛巾或湿毯子掩鼻匍匐撤离;
善用通道,莫入电梯:发生火情尽量使用楼梯,或利用阳台、窗台、屋顶等攀到安全地点,或利用下水管道滑下楼脱险;不可进入电梯逃生;
避难场所,固守待援:如在房内侧手摸房门,感到烫手,千万不能开门,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窗门,用湿毛巾塞住门缝,不停用水淋湿防止烟火渗入,固守房间,等待救援;
传递信号,寻求援助:被烟火围困时尽量在阳台、窗口(白天可用鲜艳的衣物在窗口晃动,晚上可用手电等物闪动或敲击物品发出声音求救)传递信号求救;
火已近身,切勿惊跑:如果身上着火切勿惊跑和用手拍打,惊跑和拍打只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补充,促旺火势。正确的做法是,立即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住火苗,能及时跳入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更有效;
缓降逃生,滑绳自救:高层楼层起火后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床单、窗帘等制成简易绳并用水打湿后,从窗户或阳台沿绳滑至下面楼层逃生。即使跳楼应在消防员准备好逃生气垫并且要求楼层在四层以下才考虑这一方式。还可选择水池、软雨蓬、草地等,如有可能应先丢下大量棉被,沙发垫或打开大伞跳下。
热电厂的应急预案 篇3
一、目的
为了在事故中保护人员和设施的安全,避免事故的蔓延与扩大,要求操作人员和救援人员必须迅速行动,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尽量减少事故造成的人与财产损失,特制定本规定。
二、本公司事故潜在威胁存在范围:
1、氧气与液化气
2、硫酸的贮存及过程使用。
3、仓库
4、锅炉房
5、电气电路
三、潜在事故的预防措施。
(1)属于氧化剂(助燃剂),它在燃烧的过程中起助燃作用。(它能使可燃物一步氧化燃烧);液化气属于易燃物,容易发生分解爆炸。
(2)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脱水性,如果存和操作不当,会对人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预防措施:在厂内存时,严紧码放太高或在搬运过程中要求轻拿慢放,并有警示标牌。过程操作人员作好个人防护措施和按工艺要求进行操作。
(3)仓库应加强火源的控制,避免电路或零星火点引起火灾。
预防措施:对仓库的电源接线经常检查和严禁吸烟,同时加强对仓库的易燃物品的管理。
(4)锅炉在使用的过程中应加强压力容器和水气系统、安全阀等部件的管理。
预防措施:操作者应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操作,认真做好设备的运行记录。同时对发现锅炉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纠正或停止使用。如果蒸气锅炉运行中,遇到下列情况应立即停炉。
a)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的'下部可见边缘;
b)不断加大给水及采取其他措施,但水位仍然下降;
c)锅内水位超过最高可见水位(满水),经放水仍不能见到水位;
d)给水全部失效或给水系统故障,不能向锅内进水;
e)水位表或安全阀全部失效;
f)设置在汽空间的压力表全部失效;
g)锅炉元件损坏,炉墙倒塌或锅炉构架被烧红等,严重威胁锅炉安全运行;
h)燃烧设置损坏,炉墙倒塌或锅炉构架被烧红等,严重威胁锅炉安全运行;
i)其他异常情况危及锅炉运行;
(5)电气电路
电气电路事故是由于非正常地作用于人体或系统造成的。而触电事故是最常见的电气电路事故,触电事故又分为低压单相触电、低压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或高压电击。触电原因及预防措施:
触电原因:
1、缺乏电器安全知识,如带电拉隔离开关;用手触摸被破坏的胶盖刀闸等。
2、违反操作规程,如在高压线附近施工或运输大型货物,施工工具和货物碰击高压线;带电接临时照明线及临时电源;火线误接在电动工具外壳上等。
3、维护不良,如大风刮断的电路未能及时修理;胶盖开关破损长期不予修理等。
4、电气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如电气设备漏电;电气设备外壳没有接地而带电;闸刀开关或磁力启动器缺少护壳;电线或电缆因绝缘磨损或腐蚀而损坏等。
预防措施:
a)采用安全电压,当电气设备电压超过24V时,必须采用防止人直接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b)保护绝缘性能:就是用绝缘材料将带电导体密封起来,使之不被人身触及,从而防止触电事故。
c)采用屏护,防止人体有意或无意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的遮盖、护罩、护盖、箱闸等安全装置。
d)保持安全距离。
e)合理选用电气装置:在潮湿、多尘以及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应采用密闭式设备;在有易燃易爆危险的环境中,必须采用防爆式电气设备。
f)装设漏电保护装置。
g)采用接地与接零。
四、事故救援组织机构:
事故救援总指挥:
事故现场副总指挥:
事故现场副总指挥:
事故现场副总指挥:
事故现场副总指挥:
五、假设事故发生应采取的救援措施:
a)火灾型事故的发生:
1、假设车间和仓库发生火灾应采取救援措施:
(1)应建立突发事故报警专线,发生火灾型事故后,应由保卫人员和值班人员迅速报警,拨打火警119,并同时及时将火灾情况汇报于事故救援总指挥,采取厂内救援。
(2)在事故救援总指挥的指导的指导下,迅速疏散人员,要求本厂电厂电工迅速切断电源
(3)由救援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现场指挥员带领义务消防对开展自救,尽量减少损失。(如果救援总指挥不在现场,由副总指挥负责全部工作)
(4)公安消防到达后,听从公安指挥,共同协助灭火。
(5)保护火灾现场,积极协助有关人员查明起火原因。
(2)、火灾型爆炸事故发生
对于火灾型爆炸事故严重影响或威胁人身安全,控制不当,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人身安全,因此要贯彻“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积极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假如车间或锅炉发生火灾型爆炸事故应采取救援措施:
a)应建立突发事故报警专线,发生火灾型爆炸事故后,应由保卫人员和值班人员迅速报警,拨打火警119,假如在爆炸过程中有人员伤害,安排对伤者采取急救或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救助。
b)在事故救援总指挥的指导下,迅速疏散人员,要求本厂电工迅速切断电源或安排寻找伤者。
c)由救援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现场指挥员带领义务消防对开展自救,尽量减少损失。(如果救援总指挥不在现场,由副总指挥负责全部工作。)
d)公安消防达到后,积极协助有关人员查明起火原因。
e)保护火灾现场,积极协助有关人员查明起火原因。
b)假如车间发生化学灼伤事故采取救援措施。
对于化学灼伤的急救要分秒必争。尤其对头面部的灼伤,不仅要注意到皮肤,更重要的是眼睛。
2.1皮肤灼伤的处理办法:
a)要求灼伤人员,迅速脱去被化学物质粘污的衣物。
b)立即用大量水充洗创面15-30分钟。冬季要注意保暖。
c)如果酸性化学灼伤应该用2%-5%碳酸氢纳溶液冲洗湿敷。
e)如果灼伤严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助。
3、假如车间或其他工作场所发生触电事故应采取救助措施;
触电事故发生后,切不可惊慌失措,必须不失时机地进行急救,尽可能减少伤亡。触电急救的要点为动作迅速、方法正确。
3.1对触电人员要求迅速脱离电源
3.1.1低压触电时帮助触电者脱离电源办法;
a)如果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在触电地点附近,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除插头,切断电源。
b)如果电源开关或插头不在触电附近,可用绝缘柄的电工钳或用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源,或用于木版等绝缘物质插入触电者身下,隔断电流。
c)如果电线搭落在触身者身上或压在身下,可用干燥的木棒、木板、手套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
3.1.2高压触电时帮助触电者脱离或挑开电线。
a)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b)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等级的绝缘工具拉开开关。
c)如果事故发生在线路上,抛掷裸金属线使线路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切断电源。
3.2进行现场急救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迅速地对症救治。
3.2.1如果触电者伤势不重、神志清楚、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无力、但已清楚过来,应让触电者安静休息,注意观察并请医生进行治疗或送往医院。
3.2.2如果触电者伤势较重,已经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尚未中断,应让触电者安静地平卧,解开其紧身衣服以利呼吸;保持空气流畅,若天气寒冷,则注意保温。严密观察,速请医生治疗或送往医院。
3.2.3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跳动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进行急救。若二者都已停止,则应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急救,并速请医生治疗或送往医院。但在送往医院同时发生外伤,应根据情况酌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