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祭扫烈士墓活动方案(必备3篇)
小学祭扫烈士墓活动方案 篇1
为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学校和家委会联合研究决定,于20xx年4月3日组织我校四年级学生到XX市烈士陵园举行“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清明烈士扫墓活动。主要内容为:为革命先烈扫墓、重温入队誓词;参观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国防科技best范文网。具体事项安排如下:
一、活动时间:20xx年4月3日(一上午)
二、活动地点:国防科技教育基地
三、活动内容:
1、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重温入队誓词
2、瞻仰烈士陵园
3、参观XX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
4、参观国防科技best范文网
四、参加人员:
1、四年级全体学生
2、参加活动班级的各班班主任、德育老师
3、学校班级家委会成员
五、活动安排:
1、集合时间:20xx年4月3日(周五早上7:20)
出发时间7:30 返回时间:中午12:00前
2、集合地点:XX大门 负责人:刘
3、参加活动人员要求:
(1)参加活动的学生要统一穿校服、佩戴红领巾。
(2)听从带队老师和家委会成员的指挥,不擅自行动,注意安全。
(3)活动期间,严肃认真,不嬉闹,不追逐。
(4)参加活动学生要写出观后感或心得体会上交班主任,各班择优上交10篇,学校择优在校报《少年》刊登,纳入班级量化考核。
六、具体活动程序:
(一)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 负责人:刘
1、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
2、默哀(三分钟)
3、集体宣誓
4、学生代表发言
5、家委会黄主任讲话
(二)瞻仰烈士陵园 负责人:刘 家委会成员
(三)参观XX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
(四)参观国防科技best范文网
七、注意事项:
1、参加活动的四年级学生要统一穿着校服,佩戴红领巾。
2、要有纪律观念,听从带队老师和家委会成员的指挥,按学校统一要求到指定车辆乘坐,乘车期间注意安全,
不把身体伸出车外,不在车内游戏、打闹。
3、参观活动期间要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德,自觉维护学校形象。禁止大声喧哗,保持会场秩序。
4、参观时要举止文明,保持好参观场地的整洁卫生。
5、参观期间要仔细聆听事迹讲解并做好笔记。
6、爱护展品,不触摸文物,自觉维护学校形象。
八、活动交通协调:时 家委会成员
九、活动安全保障:黄 家委会委员
十、活动宣传:照相:陈 录像:王
十一、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孙
副组长:吴
成员:刘各班班主任
小学祭扫烈士墓活动方案 篇2
一、活动目的
通过祭扫“烈士墓”,抓住契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们的深深崇敬和怀念之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牢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深刻领会在和平年代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贡献的意义,特举行这次清明扫墓活动。
二、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刘珍
成员:许立新何龙宝丁玲吴爽张友徐文虎胡建军
朱胜强王敢二至五年级各班班主任
三、参加人员
二至五年级全体师生
四、活动时间
201X年xx月xx日(遇雨顺延)
五、活动内容
祭扫烈士墓
六、活动要求
1、切实加强领导,做好应急预案,学校领导随队指挥,班主任、授课老师随班督导。
2、活动前,各班必须做好宣传动员,加强安全教育,班主任对班级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提出具体要求。
3、各班带好中队旗。
4、学生穿校服,戴红领巾。
5、有病或体质差不参加活动的学生,需请假,写好请假条,并要求家长签好名,活动前一天交班主任处。
6、活动期间学生要严肃认真,活动后各班安排写好感想。学生感想择优推荐到广播站进行播送。
7、活动前和活动结束后,各班清查好人数。
七、活动议程
第一项:鸣炮、出旗、为烈士站岗。
第二项:向革命先烈献花篮、为革命先烈默哀1分钟。
第三项:校外辅导员讲革命烈士英雄故事。
第四项:领导讲话。
第五项:少先队员代表发言
第六项:重温入队誓词。
第七项:向烈士献歌。
第八项:校长讲话。
活动结束,带队返校。
小学祭扫烈士墓活动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2.过程与方法
掌握硬质线材的表现手法,学会用曲卷、折叠、连接等手法进行线造型的创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多维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觉线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线造型结构带来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合理用材巧妙用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教学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范图、学生作业用纸绘画工具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近大远小。
二、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去的路》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去的路)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三、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生作业,师巡视辅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课后作业:
观察:生活中近大远小的现象;
尝试:绘画或拼贴一副有路的风景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掌握绘画创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讲评上节课作业
⑴透视现象是否准确
⑵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有没有运用在画中?
二、在绘画上色时注意哪些问题?近的鲜明一些、远的灰暗一些。
三、学生继续完成作练习,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示
师生共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