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5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推荐3篇)
建校5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在这秋高云淡、硕果累累的金秋十月,我们欢聚一堂,满怀着百年奥运梦圆华夏、神舟七号畅游寰宇的喜悦之情,隆重举行华北电力大学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出席庆祝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校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给予我校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各兄弟单位和海内外各界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离退休老同志和全体校友们表示亲切的问候!
1958年,为适应新中国电力工业发展需要,华北电力大学诞生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196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高电压技术”、“动力经济与企业组织”三个专业的师生整体并入我校,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1969年,学校迁至河北,并先后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学院。1978年2月,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同年,学校在北京原校址创办了北京研究生部,成为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后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院校,并在1981年,成为实施学位条例后全国首批获得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
1995年9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华北电力学院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20xx年,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中,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同时组建了由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华北电力大学。20xx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校部由河北保定变更为设在北京,保定部分按校区管理,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
五十年峥嵘岁月,五十年薪火传承。华北电力大学的发展历程是一部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创业史。在困难和曲折面前,几代华电人不退缩、不放弃,始终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前进中的困难,使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事业的辉煌。
五十年来,学校以服务于我国能源电力事业为己任,培养了10万余名毕业生。广大校友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努力进取,勤奋工作,许多人已成为杰出的社会精英和各专业领域的佼佼者。
五十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历届领导班子站在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紧密依靠广大师生员工,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克服前进中的种种困难,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进入新世纪,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华北电力大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判断形势,认真把握机遇,科学描绘发展蓝图,走出了一条规模与质量并重,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兴校之路。
建设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始终是华电人的奋斗目标。学校科学制定“”规划,确定了“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用十到十五年的时间,把学校初步建设成为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制定了“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方针,为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五”以来,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xx4人,研究生6276人,专任教师由935人增加到1610人,校园占地由860亩扩展到1609亩,校园建筑面积从40万平方米增加到10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由4亿多元增加到21亿元。
特色是现代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特色发展是华北电力大学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不断凝练并强化自身的办学特色,带动学校整体的跨越。
学校根据世界能源电力发展的趋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构建“以传统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大力实施新能源发展战略、能源与环境、能源安全、能源节约与有效利用等领域的学科建设,着力打造和深化学科特色。20xx年组建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使学校成为国内能够培养核电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五所高校之一;20xx年创建国内第一个“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xx年,学校先后成立“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全国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我校“大电力”学科体系建设依托“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热能工程”两个国家重点学科,“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若干省部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构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大课题,并力争列入国家“985”优势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坚持“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全面推进“质量工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20xx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被评为“优秀”。我校毕业生因“作风扎实,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博得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近年来新生入学成绩持续上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
学校大力实施“创新工程”,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参与国家能源电力科技创新体系。“十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研究课题542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54项,国家三大检索论文总量进入全国高校前50名,科研经费由20xx年不足20xx万元上升到20xx年的2.4亿元。学校依托大学理事会平台,与电力行业科技合作不断加强,与此同时,与国内十几家电力、煤炭、电信、装备制造大型企业组建战略合作联盟,共同承担重大研发项目,共建实验中心、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加快科技成果开发与产业化。20xx年,学校的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校庆前夕,大学与北京市中关村管委会签约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与北京市昌平区政府、河北省保定市政府进行全面合作,积极助推“北京昌平能源科技产业基地”和“保定·中国电谷”建设,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海外40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校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举办了海外孔子学院,承担了多期国际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开展了多类型、多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科技合作项目,青年教师国际化培养的力度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
大学之大,在于精神之立。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传统的浓缩和历史文化的积淀,集中体现了大学办学的理念,治学、治校的态度和育人的氛围。华北电力大学半个世纪办学所积累的重要财富在于华电的办学理念和华电精神。
五十年来,“办一所负责任大学”是学校遵循的办学理念,“办一所负责任大学”就是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这既体现了华电人秉承的一种价值标准,也是学校作为一个法人实体对社会作出的庄重承诺。这种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校的管理者和每一个教职员工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也贯穿于学校治学治校的校风、学风之中。
五十年来,学校形成了“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华电精神。华电50年的历程是一部“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创业史,华电的每一个成就与辉煌都承载着华电人“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意志和品质,华电精神已成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当前,党和国家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任重而道远。面对全球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推进节能减排,保障能源安全,有效开发利用新能源等已成为社会和政府普遍关注的课题,对于以能源电力学科为特色的华北电力大学,这既是发展的机遇,也是面临的挑战。
作为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宏伟事业中我们理应找准定位、明确目标、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社会服务的重任。
今天的华北电力大学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50年的积淀,50年的发展,几代人的辛勤与汗水铸就了今日的成就与辉煌,为明天学校的腾飞插上了强劲的翅膀。
五十年华电尚年轻,其薪火传承必将一站比一站更加灿烂。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华电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建校5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 篇2
尊敬的诸位领导、诸位嘉宾、诸位校友,女士们、先生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巍巍茶山,翘首以盼期贵客,
悠悠翠竹,点头示意迎嘉宾。
在这激情燃烧的日子,我们欢聚一堂,以隆重而简朴的方式,庆祝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建校20周年。在此,请允许我代表集团公司、代表学校董事会,向各位领导、社会各界友人、各位嘉宾、各位校友以及新闻界的朋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位领导、海内外友人,友好学校,表示由衷的感谢!
向在科创20xx年征程中作出卓越奉献的老前辈、历届学校领导以及全校师生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20xx年前,学校的开拓者,迎着变革的春风,抡锄垦荒,焚薪耕耘,负重奋进,历尽沧桑。 20xx年后,学校名师荟萃,高楼林立,繁花似锦,香樟吐翠,桃李芬芳。
校园内歌声嘹亮,教室内书声朗朗。科创学子精神饱满。
多少有志青年在这里成就了他们的梦想!
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倍感珍惜。
昨天,无数的科创人,是你们义不容辞选择了教师这一清贫又崇高的职业,担负起科教兴国的重任,投身于教书育人的行列,你们淡泊名利,不为物欲而惑,不为厚禄而动,你们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将高考独木桥下的万千学子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你们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忠诚科创,艰苦创业,不断进取,敢为人先,意志坚定,扎根科创,风吹浪打不动摇,为学校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科创薪火相传的优良文化,这种文化就是科创精神,就是科创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你们的功绩,将铭记在科创的史册,你们的功绩,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创人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昨天,科创10万余学子心存“修身、强体、博学、感恩”的校训,踌躇满志,走出校园,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在各个领域彰显聪明和才智,为祖国的经济腾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今天,不少校友,怀着对母校的感激之情,不远万里,回到母校,参加学校建校20周年校庆,共叙师生情、同学情,以各种方式,表达他们对母校的深情厚谊,这种情谊十分珍贵。
今天,我欣喜的看到,台下万千科创学子,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你们张张笑脸,青春四溢,我被大家的情绪所感染。仿佛又让我回到年青的学生时代。学生生活,既是艰苦的,又是幸福的。大学时代,是人生中最难忘的时代,是值得回味的时代,大学几年的时光,十分短暂,上大学不是终极目标,而是人生的重要准备阶段。或许,每个同学都渴望成功,但并非人人都能成功,成功总是垂青那些脚踏实地,付出良多,懂得感恩,懂得做人的人们。因此,大学时代万分宝贵,大家应好好珍惜。不负祖国的希望,父母的嘱托。衷心祝愿大家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明天,民办高校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科创人清醒的认识到,今天的成绩已成过去,在未来的征途中,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扬帆远航,励精图治,锲而不舍,不断探索和创新办学模式,彰显办学特色,科创学院才能经受住历史的检验,才能实现特色本科院校、千年名校的宏伟目标。
潇潇风雨铸就千秋功业,耿耿丹心孕育万代英才。我相信,在校长戴伟教授、党委书记姚木远教授为首的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各级领导和各界友人的关心支持下,坚持“育社会精英,建千秋功业”的办学宗旨,精诚团结,顽强拼搏,我们科创学院就能够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中国梦、科创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最后,
祝愿我们深爱的祖国繁荣富强!
祝愿我们热爱的科创学院蒸蒸日上!
祝愿诸位领导、嘉宾,各位朋友、各位教职员工身体健康!
祝愿同学们学业进步,事业成功!
谢谢!
建校5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 篇3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在这欢度国庆、喜迎丰收的美好时节,我们在这里举行庆典,庆祝龙冈中学建校60周年。在此,我谨代表中共盐都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向龙冈中学及全体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向出席庆典的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良好的祝愿!
创建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龙冈中学,秉持“办面向人民群众的优质教育”的宗旨,在艰苦创业中成长,在励精图治中壮大,用60年的风雨兼程,书写了一部属于自己的、充满开拓与奋进、承载梦想与光荣的华彩篇章。
60年砥砺耕耘,60年硕果累累。60年来,一代又一代龙中人,自觉践行“立信尚学”之校训,厚德强能,知行并进,为高等院校、地方发展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和合格劳动者,先后走出了以知青楷模董加耕、全国劳模徐迎春、中国核试验基地政委孔令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管兆勇、江苏华兴投资集团董事长朱成虎等为代表的知名校友,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60年来,一代又一代龙中人,积极倡扬“勇攀高峰”之精神,锐意进取,博采众长,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特色日趋鲜明,办学声誉不断扩大,先后荣获省四星级高中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省文明学校、省平安校园等称号,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区委区政府对龙冈中学为盐都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做出的突出成绩,予以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经济先行。 “”以来,全区上下坚持“双新”引领、民生导向、创新驱动,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域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苏北地区率先跨入全面小康行列。“仓廪实而知礼节”。盐都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更有教育优先的执政理念,在经济社会提速增效、跨越发展的进程中,教育始终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结构不断优化,教育效益不断提高,先后被评为省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和省教育现代化区。如今,盐都已进入“双新求突破、三年再跨越”,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教育战线的神圣使命。全区上下要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公平先行区、教育质量风景区、教育形象示范区”的目标,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增创素质教育新优势,全力加快区域教育现代化,努力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践,谱写中国梦盐都篇“教育强区”的绚丽乐章。
春华秋实六十载,薪火传承育人才。希望龙冈中学以60周年校庆为新的起点,确立更高的目标追求,践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办学理念,把责任担在肩上,把质量铭记心中,把工作做到极致,演绎学校发展新的辉煌!希望龙冈中学全体教员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希望龙冈中学莘莘学子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在学习中加强修养、在求索中锤炼品格,放飞青春梦想、开启精彩人生。同时,我们也恳请历届校友不忘母校,情系盐都,时时关注龙冈中学和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建设科教发达、城乡共荣、民生幸福的“双新”盐都献智出力。
60年,标志的是成熟厚重,诠释的是风华正茂,彰显的是大有作为。衷心祝愿龙冈中学继往开来、蒸蒸日上!祝龙冈中学全体师生创新超越、勇争一流!祝各位嘉宾、各位校友万事如意、幸福安康!谢谢大家!